“一個文明、和諧的社會離不開每個家庭共同努力。只有每個人都奉獻自己的愛,家才會更溫暖;只有每個家庭都幸福了,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文明、和諧!”獲評“襄陽市文明家庭”的余冬梅一家一直用行動來踐行這一理念。

余冬梅是樊城鐵路社區的一名工作人員,丈夫陳占舜是一名轉業軍人。這個普通的家庭,因為崇尚文明、積極進取,譜寫了新時代夫妻恩愛、孝敬老人、關愛子女、熱心助人、勤儉節約、鄰里和睦的感人故事,余冬梅一家先后獲評“襄陽市最美抗疫家庭”“襄陽市文明家庭”。

敬業愛崗 互相促進

2015年,陳占舜從部隊轉業到市檢察院工作,余冬梅隨丈夫分配至樊城鐵路社區,負責社區“陽光家園”的工作。

到社區工作以來,余冬梅兢兢業業、刻苦鉆研,探索最佳的特教康復教學方法;經常深入居民家中,真心、耐心服務群眾。

“因為基層工作比較繁忙,一些家務和照顧孩子的事情都落在了丈夫身上,但他從不抱怨,總是默默支持我。家里有了好吃的,他總是說,把這些拿去給‘陽光家園’的殘疾人孩子們吃吧,要多關心愛護他們。”余冬梅說,丈夫陳占舜既是她生活上的好伴侶,也是事業上的好“搭檔”。

每當遇到難題,余冬梅會第一時間向陳占舜求助,電話的另一端總是溫暖的鼓勵、分析和支持。他們經常一起探討做基層工作的心得,寫工作總結時也會互相修改、指導,共同提高。

有時,居民的一些事情余冬梅忙不過來,丈夫也會幫忙。疫情防控期間,夫妻攜手并進,捐款捐物,積極參與基層疫情防控。

言傳身教 樹立家風

樹立良好的家風需要言傳身教。余冬梅夫婦以“愛”為底色,在平時的言行和工作中,做好孩子的一面鏡子,正直做事、友善待人、孝敬老人,以實際行動營造溫馨、和睦、民主的家庭氛圍,讓孩子在快樂中健康成長。

“兩個孩子在生活上非常節約、守規矩、懂禮儀,在家里會洗菜、做飯、洗碗,洗漱時也給父母擠好牙膏,晚上會給父母接好洗腳水。”余冬梅自豪地說,“這些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!”

2020年,余冬梅夫婦開始學習家庭教育知識,厚厚的筆記本上記錄的都是一家人及身邊人的好。“通過這樣一種學習方式,不僅讓我們家長得到成長,也讓孩子受到了熏陶。”余冬梅說。

而且,余冬梅一家每個月會開一次家庭會議,采取民主發言的方式,立規矩,相互指出對方的優、缺點,有則改之,無則加勉。在良好家風的影響下,一家人更加和睦、幸福。

勤儉持家 鄰里和睦

在日常生活中,余冬梅一家淡泊物質追求,不慕富貴、新潮,不擺闊氣,衣著樸素大方。他們經常教育孩子“一粥一飯來之不易”。但對外,一家人熱心公益、極具同情心,與鄰里和睦相處,遇到他人有困難就幫忙支招。

余冬梅的同事韓杰說:“她一個月的工資和我們差不多,家里有好吃的,她自己舍不得吃,都會帶給社區‘陽光家園’的孩子們吃。”

“家和萬事興”,余冬梅家庭是千千萬萬家庭中普通的一個,但他們一家構建了相互理解、和睦相處、廉潔清正的生活態度,以實際行動弘揚家庭美德,傳遞社會正能量。

(記者 孫修廷)

標簽: 襄陽市文明家庭 余冬梅一家 鐵路社區 基層工作